總有人認為把他吹成“波音之父”,就能給中國航空長臉
王助是我國第一代航空工程師,他曾在美國波音公司工作,同時被國人稱為“波音之父”。然而,“波音之父”的名號只是國人誇大其詞強加的虛名。在愛國情懷滿溢的20世紀初,留學歸來的王助被帶上了名不副實的高帽。但是波音公司官方又的確承認王助曾對公司做出的卓越貢獻。
明天8月10日是王助的生忌,讓我們一起懷緬以下這位波音之父的功績。
波音公司紀念王助的展覽
王助16歲就由清朝廷派赴英國留學。當時他就讀的是海軍機械工程方面的課程。但一次跟隨飛行家波特翱翔天空的體驗之後,他才與航空結下情緣。畢業後,他奔赴美國,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航空工程。於是王助就此終其一生絆上了航空事業。
1916年,王助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,卻也面臨著一段坎坷的前途。當時恰逢袁世凱復辟稱帝,國內政局動盪,而留學生的公費也沒有了著落。於是王助等一行留學生只好自謀出路。而就在這個時候,王助幸運地得到了一個改變一生命運的機會。
20世紀初的麻省理工學院
就在一年前,兩個年輕氣盛的小伙子威廉·波音與喬治·韋斯特維爾德創辦了波音公司。喬治剛從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系畢業,而威廉原本只是個對飛行滿懷熱情的木材商人。但這不妨礙兩人開創這一番航空事業。他們在西雅圖的聯合湖邊搭建起一個製造廠,便開始大干一場。 1916年6月,喬治與威廉就已經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架飛機。
這是一架單引擎的雙翼水上飛機。機身由木頭搭建,用鋼絲支撐,再用亞麻布覆蓋。經過改良發動機和細節結構,波音公司的第一架飛機就誕生了。這架飛機以喬治和威廉兩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命名為“B&W”。他們有一個宏大的野心,打算把B&W推銷給美國海軍。
然而,美國海軍卻看不上兩人的心血之作。他們的水上飛機被認為有技術缺陷,並不能達到美國海軍的採購標準,於是被拒之門外。結果飛機只能賣給新西蘭飛行學校,也算是談成了波音公司的第一個國際客戶。但還沒等波音公司有明顯的起色,公司就面臨了一次嚴峻的人才缺失。同年,喬治被海軍徵召服役,無法再繼續與威廉並肩作戰。
威廉·波音(右)與他的客戶完成試飛
而也正是喬治的離開,給了王助一個天大的機會。喬治是王助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師兄,兩人雖然不認識,卻具有共同的導師。在喬治離開波音公司後,他也急需尋找一個人替代,繼續進行飛機製造。於是這時,導師把他的師弟王助引薦進了波音公司。王助成為了波音公司裡的一位航空工程師。
王助順理成章地進入波音公司,利用專業能力為之奮鬥。他與威廉是同門師兄弟,自然也受到了威廉的重用。當時雖然B&W已經有了不錯的銷路,但威廉仍不滿足。他認為在此基礎上做出改進,一定能得到美國海軍的青睞。於是他給王助提出的要求是改良B&W。
當時的波音公司還是個小小的初創公司,誰也無法預知未來的舉世聞名。但科班出身的王助還是盡全力投入到設計製造工作中。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他就解決了B&W的一項重大缺陷。早期的B&W在起降時飛行不穩定,這也是當時美國海軍最主要的顧慮。
王助創新性地提出一個方案,在飛機底下懸掛兩個浮桶。利用浮桶的浮力,飛機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則更加平穩。當然,這也是經過了詳細的數據測量和分析設計出來的。他使用了來自麻省理工的風洞數據,結合埃菲爾鐵塔設計者的研究。經過數次對飛機進行風中飛行實驗,這才得出的改良方案。
此舉果然改善了B&W原本的缺陷。這種改良後的飛機具有雙浮筒雙翼,被命名為B&W-C型水上飛機。不甘心的威廉再次把新型水上飛機推銷給美國海軍,這次終於成功了。美國海軍這回豪擲57.5萬美元,向波音公司訂購50架B&W-C。不過在一戰結束前,波音公司只打造了25架飛機,剩餘的訂單都取消了。
這一次成功的官方營銷讓波音公司的商業化進程再進一步。威廉在簽完合約後,就把舊工廠擴大規模,把波音公司改名為“波音航空公司”。但即便王助為此貢獻的功勞不小,作為中國人,他仍然受到歧視。在他親自改良的B&M-C試飛期間,他卻被拒絕進入測試場地觀看。
於是在波音公司工作了8個月後,王助放棄了美國的待遇,回國了。而他的這段經歷在國人看來,也被傳為一段佳話。也許是國人的愛國情懷過分膨脹,王助在波音公司的貢獻被誇大。一些媒體失當地給他戴上“波音首任總工程師”的高帽,“波音之父”的名頭也就由此而來。
實際上王助的確對波音公司的發展做出貢獻,卻還不至於獲譽“波音之父”。 8個月的工作也只是對原本的機型提出改良建議,不足以影響波音的生死存亡。而被過譽的王助歸國後,才真正把畢生所學回饋祖國。 1917年,王助回到祖國,成為最早一批留學而歸的高級航空工程人員。
晚年王助(中)與兩位學生
雖然“波音之父”的稱號名不副實,但王助對於我國航天事業卻是貢獻巨大。 1918年,我國成立了首家正規的飛機製造廠——馬尾船政局。這是中國初期航空工業的搖籃。而王助則被任命為馬尾船政局海軍飛機工程處的副處長。
一年後,王助與一同留學回國的巴玉藻,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架雙桴雙翼水上飛機。這架飛機被命名為“甲型1號”,是為海軍設計的初級教練機。這與王助在波音公司改良的B&W-C水上飛機異曲同工,卻是中國人自己的產物。遭受歧視的王助終於將異國所學加以應用,在祖國得到了應有的榮譽。
如果說甲型1號帶有波音的影子,那麼1922年王助與巴玉藻製造的浮塢就可謂世界首例了。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水上飛機的浮動機庫。浮塢的發明成功解決了水上飛行的停置和維修難題。此后海軍飛機工程處陸續設計製造數十架各具功能的飛機。
在王助等人的主持下,幾所飛機製造廠也培養出了中國第一代航空工程技術人才。其中錢學森,就是王助的其中一位得意門生。 1934年,錢學森參加了清華大學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考試。他報考的是航空機架科目,而王助就是這個科目的主考官和出題閱卷者。
當時錢學森的考試成績並不是特別好,甚至數學還不及格。但航空工程專業考試卻拿了高分,這讓他被破格錄取,並獲得了公費留學資格。按照規定,他在出國前還得先到國內的相關企業實習一年。而清華大學當時給錢學森安排了三位實習指導導師,王助就是其中一位。由於家在杭州,錢學森便主要到了王助負責的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實習。
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
在王助的指導下,錢學森在實習中初步了解到飛機製造的實踐知識。兩人的師生關係也越發緊密。實習結束之後,錢學森順利進入麻省理工學院,攻讀航空工程碩士。這也沿襲了王助曾經走過的求學道路。
不幸的是,在美留學的錢學森同樣遭受了種族歧視。他沒有王助當年那麼幸運,甚至無法進入美國飛機製造廠實習。於是錢學森只好轉向航空科學理論研究。在王助的溝通幫助下,他轉到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,從師力學大師西奧多·馮·卡門。錢學森就此完成了博士學位。
親手把得意門生送出國門,王助卻始終期盼錢學森學成歸來。抗日戰爭期間,王助就曾致信錢學森,殷切希望他早日回國參與研究。而錢學森為了充分完成學習,不得已把回國日期一拖再拖。但他也總算在建國初期,回國大力支援兩彈一星的建設。
錢學森(左)回到祖國後接受記者採訪
總有人以為把王助吹成“波音之父”就能代表些什麼,就能諷刺些什麼,就好像能說明沒有美國人的歧視華人能統治航空工業一樣。為了可笑的自尊去煽動他人情緒而歪曲事實,雖然聽起來的確很爽快,但我們不需要這些虛假,王助也同樣不需要。
究竟是“波音之父”更光榮還是中國航空先驅更自豪,王助在100年前就用他的選擇告訴了我們答案。
*參考資料
Eve Dumonvich. The first and the best: WongTsu[J].
寧珊, 鄭澤堯. 中國航空工業主要的奠基人之一——王助[J]. 光明網,2005.06.09.
喬盧迪. 百年波音——波音創始人威廉·波音和他的波音故事(上):航空精神6[J]. 航空之家, 2016.01.17.
Xiao. 波音公司首任工程師王助在美行事考[J]. Share America, 2012.08.22.
謝力. 愛國者王助與錢學森回國[J].科學網, 2012.12.29.
榮正通. “波音之父”成就中國航天之父——王助與錢學森的師生關係考論[J]. 浙江檔案, 2017(7):46-50.